Page 65 - 魏了翁传
P. 65

◎ 第五章      出知四川嘉定府


                     名, 诸将素所屈服, 遇有缓急, 则授以大将旗鼓, 俾得以尽护诸将。 而武臣不过领兵马,
                     受节制, 出入战守, 为所指纵耳, 捨是不思, 而必待夫临事仓卒, 然后辍大臣以宣威, 则
                     上下扞挌, 举措乖方, 往事可鉴也, 况介胄之夫, 寡廉鲜耻, 而恣为聚敛, 又堪专委乎。
                         上旰食渴治, 固尝申命大臣, 兼总邦计, 且使之参考内外财赋所入, 经费所出, 可谓

                     深中时弊矣。 然今日之帑藏不难於理其外, 而难於理其内。 盖外之出, 内有常, 可以考
                     覈。 而内之耗蠧无节, 不容预知。 所闻国用司已遍行取会诸路上供赋入, 及所在钱物名
                     数, 诚能始自内帑, 取一岁非汎支费, 严加覈实, 一毫之出纳, 固用使别得以制其可否,
                     而参计官得以覆其虚实, 毋若平时比部駈磨之具文, 则内帑金帛, 当无欺隐, 然后以绍兴

                     制度为率, 约为定数, 月支不过八九十万, 比今所支, 则岁可省三之一, 以三十年之通,
                     当有余财万万, 遂可为十年之蓄, 以绍兴兵戈扰攘之际, 所费仅尔。 岂其承平无事, 而独
                     不可行乎。
                         上好生恤刑, 固尝申饬宪臣, 俾之条具详覆失职之因, 可谓深中弊源矣。 然今日之
                     弊, 有未易言者。 狭其奏谳之途, 则省部固无壅积之患。 而非古人宁失不经之义, 不问其

                     可贷可杀, 而皆得以上闻。 则朝廷固有好生之名, 而又非古人刑故无小之意。 今不若行下
                     勅令所, 将奏裁之法, 详加订正, 比类问难, 疏於其下, 俾上下晓然易避难犯, 仍责任宪
                     司, 凡州郡所当上之狱, 审勘结录, 止得申宪司详覆, 有当取裁, 则宪司独衔具奏。 夫宪
                     司岂专以杀为事者, 而今也, 州郡欲予之死, 则申, 欲予之生, 则奏。 甚失夫详覆之本意

                     也, 如前二说, 不犹愈於刀笔之吏, 巧为傅会而冤死长奸者乎。
                         三者之病, 愚既推源, 夫受病之由而陈所以治療之方矣, 然脉候有虚实, 药石有先
                     后, 敢终言之。
                         自晋之东, 中原遗黎, 未尝忘晋。 晋之诸君, 进筑以广地, 增募以强兵, 储粟以厚
                     粮, 亦知所以用强其国矣。 然纪纲不立, 初无一定之规, 而谋国之臣, 议论矛盾, 亦无同

                     心徇国之意。 古之举大事者, 必上下一心, 臣民协志, 议定而后行。 谋审而后发。 而今
                     也, 国无定是, 人怀异情。 一人举事, 则一人蹑其后, 以议其失。 庾翼徙镇, 而王述非
                     之。 褚裒北伐, 而蔡谟非之。 殷浩出师, 而王羲之非之。 元 (桓) 温议迁洛, 而孙绰非
                     之。 夫事未及举, 而内之人心乖离不一, 如此。 则其连年出师, 随即败衂, 间虽小有克

                     捷, 实为 (桓) 温,        (刘) 裕僣窃之资。 然则非其外治之不讲, 皆以在内之纪纲未尝素立
                     故也。 有国者, 岂可徒计在彼, 而不计其在我哉。
                         今日之势, 愚谓莫若急於内修, 而缓於外攘。 内修若无所事乎? 急也, 救弊如支倾,
                     极力撑柱, 不急则仆。 外攘若不容以缓也, 然对敌如奕棋, 当量彼已, 不缓则失。
                         请先言其内者, 人主恭俭寡欲, 渊默临朝, 固未尝有失德。 而立政造事, 未闻与外廷

                     之士推诚临问, 熟议而后行。 虽日御经筵, 亲近儒生, 而罕垂谘访。 日御便殿, 轮对百
                     官, 而未尝可否政令之阙失, 纪纲之废弛。 宵旰之忧, 亦尝 及此否也。 庙堂政本所出也。
                     今体貌浸轻, 威望不著, 旬岁之间, 免两执政 (嘉泰四年四月十一日, 知枢密院事许及之
                     罢, 八月二十八日, 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张孝伯罢), 如逐奴隶。 异时犹曲行宽假,

                     俾之自为去就。 今一封朝奏, 则仓皇就道矣, 殆非所以重朝廷也。 台谏公论之所系也。 今
                     论监司, 则反为所诋, 甚至诬抗台臣, 而快其私。 论一郡守, 则反为所慢, 甚至迁延岁月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