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魏了翁传
P. 73

◎ 第五章      出知四川嘉定府


                                        《张大著以韩持国绿樽红妓事再和见戏, 复次韵》
                             世路羊肠几覆颠, 如君操行雪朝鲜。 书胸满貯宣和库, 学力要装元祐船。
                             剩喜孟龙来并世, 肯呼祢鹗与忘年。 闭门笄珥无膏沐, 不作倾城冯小怜。
                             壮心十五亦狂颠, 十五年来洗濯鲜。 负郭元无三亩宅, 浮家安有五湖船。

                             焚香读 《易》 谢来况, 饮绿围红回长年。 不是柳桃曾作恼, 安知世味有妍怜。
                     韩维, 字持国, 开封雍丘人, 参知政事韩亿之子, 进士, 元符元年 (1098年) 去世, 时82岁。
                 (《宋史》 卷315, 韩维传)
                                                  《再和颠字韵, 时方议开边》

                             鼎象亨调戒在颠, 或捐常馔美时鲜。 鸷形不匿麏投麓, 剑影虚张蛟绕船。
                             壮观要还全盛日, 图回须似中兴年。 掩关雷雹惊春梦, 忧国丹心只自怜。
                                                                                             (《鹤山集》 卷7)




                     第三十三节          作 《乡贡进士乐君材墓志铭》



                     “乙丑,    (乐) 新以书邸余於京” 求为其父乐材作 《墓志铭》。 魏了翁为作 《乡贡进士乐君材墓

                 志铭》:
                         君讳材, 字元修, 大王父讳周, 王父察, 父潮。 君少颖悟。 仲氏叙南推官林, 俱以词
                     赋著。 里中子及旁郡邑竞从受业, 著录者率能取科第, 预宾贡, 而仲亦擢进士。 独於君觖
                     望也。 太学博士李石以文名重许可。 绍兴壬午 (1162年) 来较乡举, 奇君文, 上之, 既又
                     就见诵, 不失一字, 类省报罢, 益痛自軥, 录取韩文公文章绍编划之句, 名所居堂, 益肆
                     於学, 取古今一言一事, 可为训戒者, 揭寘屋壁……君性方重, 事母罗夫人无违志。                                      (原

                     配) 苏夫人, 州文学声之女, 火井人, 其卒先君二十八年。 恪共妇职, 手写书盈箧, 以相
                     其夫, 复以授诣子, 宗族取式焉。                (《鹤山集》 卷70)
                     作 《乐府君材挽诗》:
                                      缣缃迂活计, 屋壁老功夫, 月暗鸟声迥, 霜寒雁影孤。

                                      江灵知孝子, 天赋厚耆儒, 剩馥多沾丐, 于今道未臞。
                                      大雅云亡久, 流风尚典刑, 赋登司马室, 诗授伯鱼庭。
                                      不及瞻郎罷, 犹能识宁馨, 芜辞书琬琰, 敢齿蔡邕铭。
                                                                                            (《鹤山集》 卷92)
                     蔡邕 (132—192年), 东汉文学家、 书法家, 陈留圉 (河南杞县南) 人。 孔子儿子孔鲤 (前

                 532—前481年), 字伯鱼。
                     《跋乐子仁新为洪雅王甲作 〈寿乐堂记〉》:                    “君子三乐之目曰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乐得天
                 下英才而教育之……”            (《鹤山集》 卷60)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