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茶香印江
P. 171

雀苔禅意深
                                                                              ——文化篇


                脚庵中在印江的寺庙均有自己的茶园,其中天庆寺有茶园 1.33 公顷,护国寺
                有茶园0.67公顷。

                    茶行古道         印江没有专门的茶马古道,茶叶与盐巴等其他重要商品一
                同行走于古商道。印江古道多是旱道。印江的商道与铺舍驿道合二为一。据
               《印江交通志》 载:“明嘉靖十五年 (1536) 前县属驿铺有五处,即县前铺

               (在城内)、战溪铺 (距县城 17.5 公里)、小田铺 (距县城 10 公里)、安牙铺
               (距县城 20 公里)、野猫铺 (距县城 32.5 公里)。隶朗溪司所属驿铺有三处,
                即司前铺 (在司署前)、大谷旦铺 (距司城 30公里)、木桶铺 (距司城 62.5公

                里)。”“驿道、驿铺的职能主要是‘掌管邮传和官差迎送’,兼作商道。”印
                江的古道主要有:(1) 印筑古道。旱道,印江至贵阳,前称“中大路”。途
                经印江坪兴寨、小云半、后坝,石阡龙塘岩,思南孙家坝、塘头、瓮安的响

                子场 (今草塘) 至贵阳。县境内 11.5 公里。此道商人络绎不绝,从县境内运
                出外销产品有土布、油布、雨伞、白皮纸、茶等。运进食糖、斗笠、灯草、

                烤烟、茶叶和部分工业品散售城乡。瓮安响子场,常居此场的印江商人常年
                不下百人,多时客商达数百人。(2) 印秀古道。旱道,印江至秀山,途经板
                溪、天堂、来安营、屙屎坳、火烧桥、甘龙达秀山。县境内 50公里。清道光
                十七年 (1837),由乡民募资整修车家河路段、并立碑为记。来往秀山之客

                离,经此道运进竹制器皿、有色纸张、铁件用品;运销秀山的有雨伞、油
                布、茶叶,兼贩生猪耕牛,一年四季商人来往不断。(3) 印湘古道。旱道,

                印江至湖南的茶洞,为印江主要茶马道。途经河缝、观音岩、土地堂、朗溪
                司、爬抓溪、合水、新场、木黄、坪洞口、孟溪、松桃至湖南的茶洞。县境
                内 51 公里。途中朗溪司,历史悠久,唐建朗溪县,明清为长官司,盛产绿

                茶,团龙贡茶也产生于此。此地又是去梵净山必经之要镇,为茶叶交易主要
                集镇,佛茶、贡茶从梵净山村寨、寺庙汇聚于此集镇达于京城和全国名山大
                剎。印江至湖南商道所经印江河缝,《思南府志》 云:“两山相展,水从中

                过,遥望几无间可寻,故自河缝。”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印江知县张镕
                倡修河缝道,刀砍斧凿而平治道路。明都御史肖重望 (剑斗,印江人) 视察
                黔道,路经观音岩,在洞旁一方阔石上题联赞曰:“利斧辟荆榛,日照月临

                亿万姓颂张公德泽;奇崖成坦道,山长水远百千里通禹贡车书。”在盛赞张

                                                                               ·157·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