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魏了翁传
P. 82

魏 了 翁
                 WEI LIAO WENG ZHUAN


                     “鹤山书台, 在州西白鹤山, 宋魏了翁兄弟读书於此, 其前有芙蓉洲。”                                【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   《大清一统志》 卷310, 邛州】
                     “鹤林寺在城西四十里, 魏鹤山读书处。
                     鹤山书台, 在州西白鹤山 《旧志》, 宋魏了翁兄弟读书於此。 其前有芙蓉洲及手植木樨二株犹

                 存。”   【嘉庆二十年 (1815年)         《四川通志》 卷43】
                     “邛州八景之书台桂影, 州西白鹤山有桂二株, 为华父先生手植, 古干婆娑, 每经秋发, 香闻
                 数里。”    【嘉庆二十三年 (1818年)          《邛州志》 卷5】
                     “白鹤山, 州治西七里。”           (《邛州志》 卷4)

                     “鹤山书台, 州治西七里白鹤山 (宋魏了翁兄弟读书于此), 其前有芙蓉洲及手植木樨二株。”
                 (《邛州志》 卷5)
                     “魏文靖公书台, 在治西七里白鹤山幽居寺。 明弘治丙辰九年 (1496年), 州牧汪中建。 肖像木
                 刻……
                     常谏议书台, 在治西七里白鹤山鹤林寺, 肖像泥塑……而误为魏文靖者, 由明隆庆六年 (1572

                 年) 州判王圻一诗一纪也……常谏议, 熙宁进士, 政和末卒。 见于世者五十余年。 入党籍后, 流落
                 者二十年。 后人悲其遇, 于鹤林寺书台肖像以安之, 礼也。”
                     “鹤林寺, 距城西七里……至于书台, 误常谏议为魏文靖, 始于明隆庆州判王圻一纪一诗。 其
                 误大旨谓: 鹤林为文靖旧书台, 幽居为文靖新书台, 神不两栖, 迹必寻旧, 旧台成而新台无作焉。

                 是未详常魏年岁与职官也。 凡书台皆后人景仰古人, 藉此写意, 何新旧之有……
                     鹤林寺之左有幽居寺……是书院必在幽居寺山下, 亭必在山上, 明人想象而为书台耳。 书台有
                 元时碑、 明初碑。 鹤林、 幽居皆佛庙。”                 【民国十一年 (1922年)         《邛崃县志》 卷1】 1922年,         《邛
                 崃县志》 已认鹤林寺魏文靖公读书台乃常谏议读书台之误。
                     按: 关于邛州白鹤山鹤林寺, 魏了翁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邛州白鹤山营造记》。                                       (《鹤山集》

                 卷50)
                     文章写于绍定二年 (1229年) 四月甲子 (二十一日), 地点在 (今湖南) 靖州, 是应知邛州虞
                 方简之请所写 (并不是魏了翁亲自到鹤林寺 “息脚” 所写, 虞方简来信及魏了翁文章中, 并无一句
                 一字提及魏了翁曾在邛州白鹤山鹤林寺、 幽居寺读书、 办学, 创建鹤山书院, 连魏了翁是否去鹤林

                 寺也无记载)。
                     虞方简书信中写道:           “州之西, 直治城西十里所, 有山曰白鹤。 林麓苍翠, 江流縈纡, 蔚为是
                 州之望。 山故为浮屠之宫, 自隋庙迄今, 庵院凡十四所。 远有胡安先生授 《易》 之洞, 近有常公谏
                 议读书之庵。 泉有滴珠, 树有木莲。 白鹤有台。 玉兔有踪。 中峰信美平云之观, 西岩翠屏万竹之
                 境, 皆山中胜处。”         “寺在唐名鹤林, 乃更为鹤林禅寺, 请于今部使者厉公题其颜。”

                     将鹤林寺改为鹤林禅寺的, 是知邛州虞方简。                       “鹤林禅寺” 四字, 乃虞方简请 “今部使者厉
                 公”   (转运判官厉模, 见 《鹤山集》 卷48 《眉州创贡院记》) 所书写, 并不是魏了翁书写。
                     其中,    “常谏议读书之庵” 指北宋邛州人常安民 (1049—1118年)。
                     “常安民, 字希古, 邛州人, 年十四, 入太学、 有俊名……春试考第一…… (王) 安石称其文,

                 命掌者视以为准, 由是名益盛。 登 (熙宁) 六年 (1073年) 进士举、 神宗爱其策、 将使魁多士 (作
                 状元), 执政谓其不熟经学, 列之第十。 授应天府军巡判官, 选成都府教授……秩满, 寓京师, 妻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