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茶香印江
P. 190

印江











                                             佛        茶








                    土家族苗族人在种茶和制茶中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制茶技艺及文
                化。采茶:印江绿茶首先是摘茶,采摘时要嫩芽或嫩叶。雷鸣时采摘的茶称

               “雷公茶”,电闪时采摘的茶称“合闪茶”,这类茶都是在夜间冒雨摘来,地
                方上称“摸黑茶”。加工后,装进土罐罐,贴上封条,献给皇上,以抵皇粮。
                清明节前后采摘的茶称“清明茶”,当地人称“阴阳茶”或“雨前茶”;立夏

                后采摘的茶称“热茶”;立秋后采摘的茶称“扫尾茶”。其中“雷公茶”“合
                闪茶”有着独特的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梵净山茶王树附近有一个叫柴洪的后生,因其母
                口舌生疮,背上长了一个痈疮,心如火焚,即上山采来红笼头菌,将菌捣碎

                敷于疮处,其母虽觉清爽,但口苦舌燥,心火难息。于是他到梵净山金顶跪
                拜,祈祷上苍。其孝心打动了弥勒佛祖。佛祖于是给了柴洪几粒茶种,并对

                他说:“尔孝心可嘉,吾为之所动,吾授你三粒茶种,尔可将茶种植于土中,
                待茶叶长成后可命花龄少女于清明之前、雷雨之夜采摘,后将茶叶捣碎敷于
                令慈疮处,并将茶叶投于沸水给令慈喝下,其疮和病可约消,解痈疮之痛。”
                逾明年春,茶叶长成。清明前一雷雨之夜,柴洪让其二妹将茶叶采回家,依

                佛祖所言,果真解了痛疮之痛。此事在乡里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乡村
                只要患了痈疮,都按照佛祖方法,医治很多痈疮患者,故后人将其在雷鸣闪
                电中采的茶称“合闪茶”(又称“雷公茶”)。

                    制作佛茶也是梵净山寺院僧人之课业。梵净山寺院僧人种植、采制茶
                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他们坐禅饮茶,在漫长的历
                史发展中茶与禅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禅茶一味,集中凸显

               “正、清、和、雅”的文化精神。清光绪十一年 (1885),贵州巡抚岑毓英奉

                ·176·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