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魏了翁传
P. 97

◎ 第六章      创办鹤山书院


                     墓志铭)
                     四、 嘉定三年、 四年, 鹤山书院学生二十三人考
                     (一) 蒲江县12人
                     1.王万, 字万里 (? —1234年), 蒲江县人, 通经术, 尤善 《戴氏礼》, 原娶蒲江赵氏, 去世,

                 继娶资中杨氏, 是魏了翁原配资中杨氏之妹。                      (《鹤山集》 卷86, 王君万墓志铭)
                     2.魏文翁, 字嘉甫 (1181—1231年), 蒲江县人, 入书院时年31岁, 魏了翁堂弟。                              (《鹤山集》
                 卷81, 魏公墓志铭)
                     3.谯仲午, 字仲甫 (1170—1229年), 蒲江县人, 入书院时已40岁。 居相邻, 学相友。                              (《鹤山

                 集》 卷76, 谯君仲午墓志铭)
                     4.樊庚, 字武仲, 蒲江县人, 嘉定四年 (1211年) 进士。
                     5.高稼, 字南叔 (1172—1235年), 蒲江县人, 入书院时38岁, 魏了翁二哥。
                     6.高崇, 字西叔 (1173—1232年), 蒲江县人, 入书院时37岁, 魏了翁三哥。
                     7.周岩举, 字宗泽, 蒲江县人, 嘉定七年 (1214年) 进士。

                     8.韩季壬, 字子献, 蒲江县人, 嘉定七年 (1214年) 进士 (4、 5、 8、 9见 《鹤山集》 卷82, 章
                 公寅臣墓志铭)
                     9.高谦四, 字茂叔, 蒲江县人, 魏了翁五哥。
                     10.魏景翁, 字清甫 (1179—1222年), 蒲江县人, 入书院时32岁, 魏了翁族弟。

                     11.魏少翁, 字仪甫, 蒲江县人, 魏了翁族弟, 与魏景翁 “杜门扫室, 沈思微吟”,                                   “前书后
                 图”, 认真学习。        (《鹤山集》 卷72, 魏府君景翁、 少翁墓志铭)
                     12.高斯得, 字不妄 (1201—? 年), 蒲江县人, 高稼之子。                    “鹤山初共被”, 在蒲江鹤山书院与
                 牟子才合盖一床被子。
                     (二) 眉山县2人

                     1.贺春卿, 字东寅, 眉山县人, 刻印 《吕 (祖谦) 氏读诗记》, 魏了翁为作 《后序》。                                 (《鹤山
                 集》 卷51), 嘉定四年 (1211年) 进士。
                     2.史绳祖, 字庆长 (1192—1274年), 眉山县人。
                     (三) 丹棱县3人

                     1.史守道, 字孟传 (1173—1220年), 丹棱县人,                “生而惟先生之依”, 入书院时37岁。               (《鹤山
                 集》 卷82, 史君孟传墓志铭)
                     2.史守文, 字孟博, 史守道之弟, 从魏了翁学, 以笃名斋, 魏了翁为作 《史守文孟博笃斋说》。
                 (《鹤山集》 卷42) 东游夔州, 留赵师恕处累月, 得朱熹 《五书问答》 刻行, 魏了翁作 《序》。                                   (《鹤
                 山集》 卷55)

                     《史守文笃斋说》:
                         王文公尝云: 其本强大坚实者, 竹也, 其行尽力有所至者, 马也, 竹其性然, 马则策
                     而有所至, 故笃之字, 从竹从马。 先儒以其滞于偏旁也, 哂之。 然余谓坚实尽力之义, 不
                     为不是, 特策马之云, 稍若附会耳。 大畜所谓笃实, 专指艮体, 而书诗记语所称, 如笃

                     庆、 笃祐、 笃亲等语, 虽有 “厚” 义, 然余谓笃恭、 笃敬、 笃信、 笃行、 笃忠正、 笃不忘
                     之类, 则亦有重实沉晦之意兼备乎其间, 非一 “厚” 字所能足其意也。                               (《鹤山集》 卷42)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