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1 - 教师成长之路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反思文集(一)
P. 231

2016 级(2)班




              事的经济学事件,举出学生易懂并且与时俱进的例子,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
              生爱上学习,不少教师感到了压力。不仅如此,《经济生活》的教学内容较抽象,许

              多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学语言干瘪,
              这些让不少学生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

                   在上述大背景下,高一《经济生活》的课堂教学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处境。当代教

              师必须要明白,学生学习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
              更理性的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的基础理念”中明

              确指出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教
              师必须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学习,将“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底。



                   二、如何“从生活中来”


                   何为“从生活中来”?简而言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著名
              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中的材料最贴近学生,也是学生最容易

              理解的。很多政治教师抱怨教学内容抽象,没有素材可以用,其实,老师们只是缺少
              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果一个教师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材料,那么可以说政治课的素

              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是教师能够利用的宝贵教
              学资源。那么,高一《经济生活》如何“从生活中来”?

                   首先,教师要学会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的学习材料。《经济生活》这本教材中包

              括了很多有趣的图片、事例材料等,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并善于挖掘教材,并对其充
              分利用,把教材抽象的理论具体到生活中。

                   我在实习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老师为了抓进度,基本不讲书本上的材料,整
              堂课都是一连串一连串的知识灌输。这样做,学生会感到索然无趣,甚至很多同学整

              堂课根本不想听。因此,这样做不但效果不好,反而适得其反,并不能让学生更好地
              掌握知识。我也发现有的老师上课很善于运用教材中的生活化材料,例如:在讲到第

              六课第一框第一目《储蓄存款》时,就有教师运用教材中的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逐年上
              升的图片和问题,让同学们联系自己家庭储蓄存款的情况来思考问题。这样做就能启

              发学生思考,并让同学们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更理性地去看待储蓄存款这一投资行为,
              同时还增强了同学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因此,高一《经济生活》并不是经济学
                                                                                                     221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