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教师成长之路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反思文集(一)
P. 245

2016 级(2)班




              取向,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学生的发展特点,恰当处理活动和学科知识的关系。同时,
              更应该清楚教师和学生是各具差异的不同个体。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既要考

              虑自身的价值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结构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
              努力将自身、学生、课程三者融为一体。就拿我给文科班、理科班实习上的同一节课《文

              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来说,同样的内容,因为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需求,就要
              结合学生特点和学习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设计、去讲授。为理科班的学生上思政课

              更多是要激起他们对课堂的兴趣,给予价值观的引导。而对文科班学生来说,在其基
              础上还要有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在对学情的充分分析基础之上

              我便做了不同的教学设计。

                   总的来说,首先应该立足于课程文本进行深入分析钻研,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其次,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思以往课程的得与失,立足本课授课对象,用批判性思维进

              行融会贯通、重构设计,对其进行合理的诠释。以保证学生既完成任务还能在活动体
              验中生成学科的核心素养和理解能力。再次,重构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对内整合、对外

              融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学科课程的讲授达到相应的学科素养 ; 另一方面,对学科外的
              跨学科课程进行融合。最后,始终明确上课的目的是为了突破课程自身的界限传授知识,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独特育人价值。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更好地再创课程,上好课。



                   (三)教学情境的建构者

                   一堂好课不是平淡如水,而应该富有活力和吸引力。为达到目标,教师应该尝试
              创设情境,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获取知识。一方面,情

              境的创建应该尝试建构真实、结构化的问题情境,实现知识与情境的互动;另一方面,

              教学情境不能脱离学科任务,应结合教学目标,检验创设的情境是否能完成学科任务。
              否则,即使有情境、有意义,也不是追求的目标。



                   (四)学习过程的共建者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努力做学生学习
              过程的共建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共同建设,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

              兴趣焦点、学习困惑、学生心声。能将其综合利用到下次的教学中,实现真正的师生
              共成长。                                                                                   235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